黑料不打烊2024最新官网:黑料网-今日黑料-“申公豹文学”背后的四十不惑
最近《哪吒》上映后,喷涌现出了一股奇怪的 " 申公豹文学 ",比如一个哥们写到:
鄙视申公豹,理解申公豹,加入申公豹,发现自己不如申公豹,加入不了。
另一个哥们说:
初看代入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再看代入申公豹,是那个不如意的小镇做题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再看是土拨鼠,终日为那碗饭奔波。
在一个群里一群中年人激烈地讨论,大家也发现自己很难成为 " 魔珠降生 " 带着主角光环的哪吒,也不可能是蓝血贵族的龙族敖丙,当然也不是离 " 十二金仙 " 一步之遥的申公豹。
甚至连那个可以把人石化的夜叉都比不上,最多是一个没啥法术、没啥能力、不会飞、战斗力接近于 0 的陈塘关普通老百姓,正如自己在现实里的地位一样。
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触,记得 15 年前第一次看《变形金刚》,全程关注那几个大铁人们打来打去,把高速上的汽车扔来扔去,非常刺激。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再看那个电影,却忍不住开始操心一些奇怪的事,比如汽车里有人没,车贷还完没,有没有给车上保险等等。
所以说年龄上来之后,人就会慢慢有种感觉,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很难再代入那些有超能力或者 buff 叠满的主角们,反而开始共情那些弱小的。因为潜意识里意识到,如果真有什么事发生,自己很可能是弱小的那一方。
这种 " 主角感 " 的遗失,很可能就是年龄增长的一个结果。
我最近两年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咱们传统所说的 " 四十不惑 ",解释当然有很多,我估计孔子的原本意思就是 " 没有困惑 ",到了四十岁,对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也正常,毕竟孔子那个年代整个世界上也没几本书,全看了也没多难,看完觉得自己啥都懂了也正常。
但是我这些年有个理解,人到了四十,你说你啥都明白明显就是搞笑。但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也开始理解自己的局限性,这个还是很可能的。
可能有小伙伴不太服,觉得我在胡说八道,难道有人不知道自己所处位置?
多了去了。不信你去找刚毕业那些孩子问一下,哪怕学历很差的那些,他们都觉得自己不会这辈子就这样,自己很特别,迟早让自己摊上什么大运,然后一飞冲天。因为他们身边就有很多人学历一般但混得很好,为啥自己不行?
而且这种观念本身是一种极其强大的镇痛剂。我到现在也记得,十几年前刚毕业,一群人经常在西二旗凌晨撸串吹牛,大家心里都燃着一团火,当时工作量大得离谱,那时候确实没觉得累。现在已经不敢想象高中和大学刚毕业那几年了,想起来都觉得虚,再来一次,肯定扛不住。
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里,一部分人确实实现了逆袭。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会一点点把大家的锐气给磨掉,顺便磨掉他们的可能性,甚至脑子里对可能性的想象力也一并被磨掉了。
等到了三十大几四十来岁,太多人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这辈子可能真这样了,自然也就不惑了,这里的不惑,并不是想明白了,而是看清了,接受了。
让人认命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往往意味着可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整个年轻时期,在各条战线上都尝试突围,然后都被打了回来。
有点像那些烈马似的,曾经疯了一样想摆脱缰绳,但是受了无数的苦,最后发现自己是真摆脱不了,彻底放弃了。人也一样,每个人都奋斗过,但是绝大部分都被生活一点点磨掉了所有的斗志,放弃去追逐可能性,彻底接受眼前这一切。
所以说如果你四十岁了,还对生活保持着很高的激情,还觉得自己这辈子刚刚开始,还有无限可能性,那恭喜你,说明你受的苦不多,没被生活给彻底揍服帖。
不过这类人往往容易搞出来点自己都收拾不了的麻烦。
这些年身边太多人,到了中年之后,事业碰上了瓶颈,又接受不了这辈子就这样了,想逆风翻盘,顶着巨大压力再大干一把。但是资金有限,只能试一次。
有开店的,有炒股的,反正经常干一些看着还不错、确实有人从中赚到钱,但是自己却完全不熟的行业。
为啥不做自己熟的行业呢?因为干得太久了,很清楚在自己熟的行业里赚不到钱。
在熟悉的行业赚不到,却跑去别人的行业赚钱,这不搞笑嘛。不过现实里这种人超级多,然后就不小心把自己前半辈子的积蓄全搭进去了。
我遇上好几个这样的,都表示当初就是不甘心,一顿折腾,现在钱没了,终于甘心了。程序员在这方面尤其严重,程序员迷信知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思想,书看得多,又攒了一些钱,不甘心做咸鱼,去创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等到赔光了,才懂了写书那些人大部分都没实战经验,他们书里的东西也是看别的书学来的,简直跟传销似的。
当然了,也有成功的,不过比例从来也不会太高,而且过来的大部分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反而觉得主要靠运气。
这段时间某音上还衍生出来一个赛道,就是那种一个类似创业导师一样的人,别人跟他连线,让他帮忙看看自己的店还有救没。这些导师一般会问这人的职业、年龄多大、投了多少钱,每天流水、为啥干这个项目等等。
你就能发现,上线求救的,绝大多数都是三十大几四十多岁,觉得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小产业,然后把多年积蓄投入进去开个店,但是对开店这事完全不熟悉,选择加盟别人,于是成了别人的韭菜。还有一些倒没加盟,但是前期选址有大问题,开起来之后发现没人流,等着弹尽粮绝再关店。
这些都是对生活依旧保持激情没放弃挣扎的,这一轮之后基本上也就踏实了。
还有一个更明显的群体,就是那群炒股的。炒股圈里有句话,说炒股就是他们这群人这辈子唯一暴富机会。
炒股相对创业来说好像要好一些,因为不加杠杆很难一把亏光,玩得时间久了确实能琢磨出一些门道来,偶尔还能赚点钱。
说实在的,那些老股民如果真愿意,让他们每年从股市里稳定捞 5% 左右的收益,他们是能做到的,但是总是嫌赚得太慢,看不上,每年 5% 是翻不了身的。至少 30% — 50%,最好能翻倍,于是经常掉坑里。毕竟他们炒股不是想赚那点利息,是想逆天改命。
炒股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只要不下赌桌,那些钱就不是属于你的。因为做自媒体的缘故,我这些年已经见了太多人,就跟南柯一梦似的,一度赚得特别多,然后不断操作,试图赚更多,最后又被打回原形。这一点币圈的更多。当然了,绝大部分人从来都没咋赚到,一入场就被套。
真正赚到大钱,然后安稳落地的,凤毛麟角,估计这种状态属于赌博圈的常态。道理他们比谁都懂,可是就是撤不下来。
这个群体里,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生活还抱有一丝侥幸的,还怀有一个暴富梦。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到中年后,那种激情消退、觉得自己确实不太行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对自身的保护机制。因为已经不再年轻,没时间让你瞎折腾了,脑子稍微冷静点可以有效防止把前半生积累的那点财产被彻底败光了。
可能有小伙伴嫌我写得太消极,其实也没有。
如果说生活有什么底色的话,那就是残酷。
只是咱们摊上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几十年,机会爆炸,物质极大丰富,有手有脚几乎饿不死。这样的时代不仅在咱们的历史上几乎没有,现在全球还有一大半人远远达不到这条线。
既然残酷是底色,那冒险什么的,本身就是代价极大的事,弄不好就是身败名裂甚至连命都保不住。所以到了一定年龄,对冒险有恐惧感才是对的,心态上趋于保守,不再想折腾,尽管生活不会有明显起色,但是也不会有大幅跌落。
那如果非要冒险呢?
也都是常识性问题,最好是能扛得住两三年不赚钱,如果必须很快就盈利,或者只能试一次,大概率做不成。
文章写得差不多了,文末再总结几句。
年轻时候理解不了 " 保守 " 这个词,似乎这个词代表的所有东西都跟自己的观念对着干,但是年龄大了慢慢就懂了。现在有了一些理解:
" 保守 " 这东西是很难创造新东西的,但是可以防止人生脱轨。
到了一定时候,绝大部分人的观念自然而然就会从 " 翻身 "" 逆袭 " 之类的想法过渡到 " 只要别掉坑就行 "。
或者说," 奋斗 " 这东西是有窗口的,趁着年轻赶紧的,一旦到了三十大几四十岁,拖家带口不说,身体也扛不住了,而且心态上也多少有些抗拒。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年轻人和中年人观念上有啥明显差别?
这两年目睹了很多人的作为后,有点明白了。年轻时候没啥钱,大家想翻身、想发财,第一反应是去投时间,去吃苦。等到有了一些家底,身体又大不如前,中登们想冒险,第一反应是投钱。
这两个阶段如果输掉冒险,代价是不一样的,前者顶多浪费几年时间,后者不仅浪费几年时间,可能还把半辈子的积累都搞没了。
如果年龄大了还非要折腾,务必清楚一个事实,哪怕你去钓鱼,还得反复折腾好久才能偶尔钓上来一条,凡事都得有个磨合过程,你不太可能第一次就做明白,务必务必别把所有钱都一次投进去。